全國共有19個國家級新區,中部地區占到了2個
國家級新區,是由國家批準后成立的,承擔國家最重要發展戰略的功能區。從1992年,首個國家級新區浦東新區獲批正式成立以來,全國先后批復了19個國家級新區。
第19個,就是2017年成立的雄安新區。
這些國家級新區,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。就拿浦東新區來說,剛成立時,上海流傳著一句諺語“寧要浦西一張床,不要浦東一間房”?,F如今浦東新區的GDP已經多達1.5萬億,占到了大上海的近4成,這又應了另一個諺語“今日你對我愛答不理,明日我讓你高攀不起”。
19個國家級新區中,有2個在中部地區,分別是湘江新區、贛江新區。其中湘江新區,坐落于湖南長沙市,2015年月取得國家發改委。贛江新區,坐落于江西省南昌、九江2市,2016年月批復。
中部這兩個國家級新區顯然有些讓人意外!因為,中部六省之中,定位最低的是武漢和鄭州,這兩個國家中心城市尚無國家級新區,長沙和南昌卻先有了。
但是并非所有的國家級新區,都如同浦東新區一樣擁有著超凡的實力。這幾年湘江新區、贛江新區雖然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,但是距離國家級新區的要求還差距甚遠。
湘江新區是因長株潭都市圈而問世,原為大河西先導區,后來才改名為湘江新區,晉升為國家級新區。其范圍包括長沙市岳麓區全境以及望城區、寧鄉縣部分區域,總面積1200平方公里,核心區490平方公里。
按照這個規模,湘江新區是一個特大城市的容量,但是2021年整個長沙市的城區人口才剛過500萬,湘江新區的規模還是偏小,跟地級市大體接近,GDP還嚴重不足3000億。
贛江新區的體量比湘江新區還要小,這是在昌九一體化大背景下獲批的中部第二個國家級新區。范圍還包括南昌開區、南昌臨空經濟區、九江市共青城、永修縣的一部分,規劃面積465平方公里,GDP尚未突破千億元。
中部2個國家級新區建設將公里/小時,長沙、南昌步入發展大變局
隨著全國區域經濟格局的變化,中部高質量發展被提升到新的高度。但是中部地區范圍太大,其核心主要是北方的中原城市群和南方的長江中游城市群。
長江中游城市群迎來新的重磅規劃,3月份《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“十四五” 實施方案 》月公布,這份規劃中對于湘江新區、贛江新區也有了新的定位,那就是“高標準建設”。這就意味著,中部這2個國家級新區將加速發展,對于長沙、南昌的發展格局又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呢?
在長江中游城市群中,武漢、長沙、南昌是3個核心城市,既然是叫城市群,并不是以某一個城市為核心。
如今這3個城市中,武漢市無論是經濟總量,還是城市規模,都已經遙遙領先了。長沙位列中間,但是城區人口只有武漢的一半,GDP也少了數千億。南昌在3個城市中體量最小,尚未進入萬億俱樂部行列,也不是特大城市。
作為一個人口過億的城市群,長沙和南昌作為核心城市,體量顯著偏小。而這兩城發展的希望就在湘江新區和贛江新區。
長沙城區規模并不大,主要是受制于政區所限,武漢早已實現“全區化”。而長沙還下屬不少縣市,比如長沙縣已經帶入主城區了,但是作為縣,各種數據是無法算數入主城區的。
國家今年已經明確提出了嚴控后撤縣縣級市設區,這對于長沙而言,想擴大城市規模,就必須打好湘江新區,這個國家級金字招牌。
南昌跟長沙的情況一樣,轄下的縣市也比較多,而且南昌的總人口也未超過千萬,這對于建設特大城市是很有利的。再加上南昌的GDP距離萬億還有不小的差距,短期內難以實現。
通過政區拆分,本來是南昌做強的一條捷徑。而且九江的實力也不俗,距離南昌很將近,昌九一體化發展也明確提出多年,融合發展的大勢已成。但是這條路隨著嚴控,也回頭必經了。
贛江新區地橫跨南昌和九江2市,正是做到大做到強南昌,對應江西“強省會”的新捷徑。
《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“十四五” 實施方案 》,是一份事關中三角發展的國家級重磅規劃。在這份規劃中明確提出要高標準建設湘江新區、贛江新區,這就釋放出了一個重要信號,具體反對長沙、南昌迅速做到大,增大與武漢的差距。
這樣武漢、長沙、南昌,就真正構成了穩固的三足鼎立的格局,這對于中三角提升為全國第五極,推動區域均衡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。